港須及時把握 碳減排發展機遇

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,與美國總統拜登的氣候特使克里(John Kerry)於4月15日及16日在上海會晤,雙方討論了氣候危機多方面議題。會談結束時,兩人發表了《中美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》,指出中美兩國將在氣候問題上致力相互合作。

氣候合作聲明 利緩中美緊張

這份聯合聲明的意義相當重大,在中美關係陷入低潮,經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輸美貨品不斷加徵關稅,兩國關係持續緊張之際,這份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聲明,可以為兩國尋求合作,找出一個緩和雙邊緊張關係的空間。

根據該聲明,中美雙方將相互合作,並與其他國家攜手解決氣候危機,例如致力達成巴黎協定目標,將升溫控制在低於攝氏2度之內,並努力限制在攝氏1.5度內。此外,兩國計劃在今年底舉行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(COP26)之前,制定各自的長期戰略,努力實現碳中和及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。

誠然,此聯合聲明將為中美關係帶來緩衝的合作空間和新的希望,而香港也應把握時機,參與處理解決氣候危機的工作事業。事實上,中美合作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關鍵力量。

按照聲明,「中美兩國將在聯合國氣候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前,以及之後繼續討論2020年代的具體減排行動,目的是實現與《巴黎協定》相符的氣溫限制目標……包括電力領域減碳的政策、措施與技術……、增加部署可再生能源、綠色低碳交通、節能建築、國際航空和航海活動排放合作;其他短期政策措施包括煤炭、石油和天然氣的減排」,並且在「循環經濟」方面進行合作,重新設計生產流程,從而減少對原材料的使用。我們可以看到,中美在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,有很大的合作空間。

很顯然,一連串可行的項目還包括成熟的技術,例如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,以及至關重要的新興技術,如電池存儲、碳捕集(Carbon Capture)和氫能--一種新的清潔能源,為綠色低碳交通帶來關鍵作用。無疑,以上的合作和政策也為社會帶來無限商機。

解振華和克里都知道,增加減碳速度,對兩國以至整個世界來說,都是一場徹底的革命。事實上,作為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、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,如果中國和美國在減碳上不合作,對於在本世紀中葉能夠解決氣候問題的希望將難以實現。

全球氣候變化的事實也是發人深省的。聯合國如今已把問題闡明得很清楚,各國之間對碳減排也沒有爭議。為了防止氣候危機「成為永久性災難」,世界必須合作,盡快把全球變暖限制在攝氏1.5度以內。2015年簽署《巴黎協定》的攝氏2度上限,現在已被認為太高了,但無論如何,控制氣溫升高,是必然之舉。

減碳要求把投資從高碳項目轉向低碳項目,也意味着每個經濟體都必須迅速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而此舉必須由主要排放國牽頭作表率,尤其是歐洲、日本、加拿大和澳洲等富裕經濟體,並必須向新興經濟體,尤其是對印度提供幫助。

聯合國希望各國政府於今年11月COP26之前,提出各自新的國內計劃,以幫助把全球排放量在2030年之時,降至不少於相對於2010年水平的45%。

港拓綠色金融 助亞太低碳轉型

美國在上月22日至23日舉行的氣候峰會上承諾,到2030年會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,相對於2005年的水平減少50%至52%,朝減碳的方向邁進了一步;與此同時,中國亦作出重要的承諾,以限制排放量的增加:在「十四五」規劃期間(2021至2025年),嚴控碳消費增長,在「十五五」期間(2026至2030年)逐步減少煤量,這意味中國計劃在2025年將煤炭消費達到頂峰,此後開始下降。

盡管美國的承諾是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,中國的承諾無疑也是具開創性的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者,中國將在10年內逐步減少其煤炭使用量,不僅減少自己的排放,還將幫助推動其他主要的煤炭消費國,例如印度、俄羅斯、澳洲、印尼、南非甚至美國,也朝着這個正確方向前進。

有評論希望兩國能夠採取更快的步伐,尤其中國是最大的煤炭消費國,這一點批評是可以理解的。不過,正如參加會議的解振華指出,與發達經濟體所花的時間相比,中國在40年內實現碳中和,速度已是很快了。

另一個較少人討論的問題是,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和出口經濟體,以巨大的生產力和低廉合理的價格,向全球出口大量商品,供多國選購和使用。在中國國內製造這些產品所耗用的能源和資源,算作是中國的排放量,但產品卻為其他國家所用,嚴格來說是為他人所製造,那麼排放物歸屬於誰?這個問題仍有討論的空間。

對於減碳的大趨勢,香港也可以發揮作用。作為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,香港可以發展成為綠色金融的籌資中心,為中國和亞太地區的低碳轉型積累資金,提供金融服務。因此,香港金融管理局、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,以至香港交易所等相關金融機構,有必要加快配合發展的步伐。

調整法規 推進地產建築節能

正如前文指出,減碳要求將投資從高碳項目轉向低碳項目,香港在這過程中把握發展大勢的能力愈快,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將會愈大。盡管香港的製造業已很少,但有許多本港企業家在內地和亞洲其他國家進行生產投資。此外,香港擁有巨大的房地產開發部門,如果這些相關部門企業能夠把握瞄準未來的前景,完全可以站在製造和建築節能的最前綫,對減碳時代作出貢獻。值得強調的一點是,政府必須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,盡快收緊所有相關法規,以滿足和落實減碳目標的要求。

由於每家企業遲早都需要核算和報告其「環境足迹」,本港的勞動力亦需要及時着手學習減碳方面的基礎知識,而香港的大型服務業無疑可以「先行一步」,進行綠色生產和營銷。在各方努力下,香港將在這個碳減排放的潮流中,大有作為。

事實上,在中美兩國呼籲其他國家政府在COP26之前加緊努力合作下,各國和企業已開始推進其各目的減碳時間表和目標,在這發展趨勢下,香港應及時採取配合行動,不宜延宕,早一步把握當中的發展機遇。

撰文 : 陸恭蕙 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首席發展顧問

欄名 : 評論

This article, published in "Hong Kong Economic Times" 香港經濟日報》, is written by Christine Loh, Chief Development Strategist, Institute for the Environment:
https://paper.hket.com/article/2967224/
港須及時把握%20碳減排發展機遇?mtc=f0014

What to read next